前言:為充分發揮創新案例在金融改革發展中的示范作用,推動廣西金融改革發展深入開展,廣西金融學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廣西金融改革發展十大創新案例征集活動,挑選出以下十個案例作為2020年度廣西金融改革發展十大創新案例。
案例一:創新“復工貸”“穩企貸”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
為盡快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積極響應自治區黨委、政府號召,主動擔當作為,聯合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創新推出“復工貸”“穩企貸”,突出“到期延、存量續、總量增、利率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完善“一”套政策保障制度,統籌推進政策實施。第一時間出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15條”“18條”和促經濟“30條”等政策,創新出臺“復工貸”和“穩企貸”,并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合力推動政策發揮實效。
二是用足“兩”項新型政策工具,增強貨幣政策直達性。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建立按周監測、按月通報、定向督導機制。做好政策解讀,加強資金審查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用貸款的投放。
三是落實“三”款貼息產品,強化財政金融聯動作用。落實“復工貸”“穩企貸”貼息,創新事前補貼、間接補貼方式;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審批由28個工作日縮短至13個工作日;落實“民貿民品”貼息貸款政策。
四是優化“四”類金融服務,提升融資對接精準性。核心企業采取“一企一策”融資顧問服務;規模以上企業采取線下專場對接定制金融服務;普惠小微企業采取線上平臺批量對接;首貸企業采取首貸續貸中心“一站式”服務。
五是實施“五”大專項行動,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多方合力開展“民營中小微信貸增量”“制造業中長期信貸提速”“企業債券擴容”“穩企貸查訪”“百名行長下百縣”五大專項行動。
截至2020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對各類市場主體的貸款余額2.13萬億元,惠及市場主體58.59萬戶;全區重點企業名錄庫企業3163家,對接率超99%;協調地方財政落實10億元貼息資金,累計投放“穩企貸”貼息貸款417億元,1.5萬戶企業享受貼息8.34億元,貸款利率僅3.6%。
案例二:重點保障 差異實施 推動廣西農業保險再創佳績(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
農業保險在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意義重大。自治區財政廳積極作為,加大改革舉措,加快推動廣西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一是保障重點險種,擴大試點險種。一方面,重點保障中央險種,穩住廣西農業保險基本盤。另一方面,努力爭取提升中央獎補試點險種,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肉牛養殖保險、水果種植保險三個試點險種覆蓋面快速擴大。
二是用好中央資金,減輕地方財政壓力。提高中央險種保費及不同險種費率的配比,最大化利用好中央資金,減輕地方財政壓力,同時提高賠付水平,惠及更多投保戶。
三是費率差異化,提高保險覆蓋面。根據地區風險差異,將全區森林分為高風險區域和中低風險區域實施保險費率差異化政策,將商品林保險費率由以前的單一水平調整為兩個檔次。
四是科學構建承辦格局,促進業務適度競爭。確定縣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促進業務適度競爭,提高服務水平。
廣西農業保險在保險高質量發展開啟階段取得顯著成效,在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資金績效評價中獲得全國第一名,糖料蔗價格指數、肉牛養殖保險和水果種植保險納入中央財政獎補的地方優勢特色險種。農業保險各項主要指標明顯好轉,2020年,廣西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到25.16億元,同比增長約31%;爭取中央資金11.12億元,同比增長約5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森林保險覆蓋面快速擴大,投保面積近14200萬畝。廣西在全國率先實行一個鄉鎮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僅由一家機構承辦,有效促進農業保險市場良性競爭。
案例三: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助推金融供給側體制機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欽州市中心支行)
為深入推進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聯合中國—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人民銀行欽州市中心支行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創新推行五項試點業務,支持經濟主體利用境內外市場及資源,靈活配置、管理和使用人民幣。截至2021年4月末,試點地區共有9家銀行的30家分支機構備案成為試點銀行,5項試點業務落地4項,金額43.43億元。
一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境內銀行向廣西“走出去”企業在關丹產業園區的投資項目提供人民幣長期貸款,有效支持企業境外投融資需求。試點銀行為廣西企業爭取優惠信貸資金,如,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辦理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17.35萬元,平均融資成本至少低于境內0.5個百分點??s短業務辦理時間,已簡化辦理19筆人民幣NRA賬戶離岸劃轉業務,每筆業務時間縮短至10分鐘。
二是促進廣西—東盟金融機構合作。廣西—東盟金融機構的合作向縱深發展,如,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與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合作開展廣西首筆與外資行交易的境內信貸資產跨境轉讓業務,有利推進人民幣在馬來西亞的使用。
三是為服務跨境資金流動管理開放進程提供有益探索。強化科技與業務融合發展,建成“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業務管理系統”,對試點業務進行實時、高頻監測。探索構建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實施透明化、可調節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在充分便利市場主體的同時,守好風險底線。
案例四:創新研發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產品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西監管局)
為發揮保險行業社會“穩定器”作用,強化保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功能,助力在桂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廣西銀保監局聯合地方政府部門創新研發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產品,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全方位的保險保障,增強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的信心,有效支持廣西落實“六?!薄傲€”工作。
一是保障領域廣。疫情防控綜合保險保障對象既包括大中型企業,又包括小微、民營企業,囊括了建筑、農業等社會經濟各類企業主體,有效滿足了企業的復工復產風險保障需要。
二是保險責任寬。保險產品結合“財產險+雇主險”的雙重優勢,保障責任包括因新冠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停產造成的損失,無償贈送因新冠病毒導致的疾病治療和身故補助金等,能夠有效保障企業因疫情可能造成的相關經濟損失。
三是保障水平高。疫情防控綜合保險設計了多個保障額度,保險金額最高可達500萬元,企業可根據自身規模及財務狀況選擇投保,并且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企業狀況,設計不同的保險額度和檔次。
四是保險費率低。綜合考慮疫情之下企業狀況,根據不同的保障金額設計低費率條款,保險費率最低可達1.8%。積極爭取到政府財政補貼支持,財政給予50—70%的相應保費補貼,極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五是提供防疫等增值服務。結合疫情防控需求,保險公司積極為投保企業提供防災防損增值服務,組織疫情防護培訓,捐贈或協同采購口罩、防護服等急需防疫物資,提升企業的疫情防控意識和水平。
2020年,廣西財產保險行業累計提供各類風險保障59.74萬億元,支付賠款158.9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累計為104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2840萬元,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信心支撐。
案例五:廣西首創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項下跨境貿易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創新(廣西北部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為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廣西北部灣銀行聯合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跨境金融數字有限公司、廣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項下跨境貿易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創新。其中,由金融開放門戶(廣西)跨境金融數字有限公司通過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整合貿易流、物流、資金流等信息;北港物流公司簽發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實現對貨物運輸全程監控;廣西北部灣銀行基于平臺數字化信息、一單制提單貨權可控性,為企業提供便利化融資。
一是風控措施數字化。金融機構依托平臺“物流信息穿透”“貿易單據核驗”“重復融資預警”等區塊鏈技術,以數字化手段解決業務背景調查、物流監控、重復融資等風控難題,實現風控措施數字化。
二是融資期限擴展化。對于出口業務,金融機構在出口貨物裝上內陸運輸工具時,即可為出口企業發放融資。相較于傳統模式下貨物從內陸運輸到港口,在港口裝船并獲得海運提單時才能融資,融資時點前移至內陸運輸環節。對于進口業務,進口貨物從國外運至國內港口,繼續發往柳州、桂林等內陸城市,金融機構可提供貨物在內陸運輸、倉儲期間的融資需求,延伸進口融資期限。
三是融資手續便利化。金融機構通過平臺數字化風控措施,借助出口信用保險等風險緩釋手段,降低準入門檻,簡化融資材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廣西首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項下跨境貿易融資為廣西柳工機械有限公司出口印尼裝載機以信用方式發放跨境融資75萬元人民幣。
案例六:首創“政業融通”服務助力破解住房難題保安居(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房住不炒”“租購并舉”等政策精神,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創新推出“政業融通”綜合金融服務。通過“融資產品+金融科技平臺+線上便民服務”等一攬子創新服務,為公共租賃住房的運營提效和資產盤活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廣西住房保障工作和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的人才引進工作提效,推動“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目標的實現。
一是創新經營權交易融資產品,解決公租房相關痛點。一方面支持盤活存量公租房資產,為公租房、長租房項目新建和配套服務投入方面拓寬了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支持引入專業企業負責公租房經營管理,提升了管理、運營以及保障水平。
二是搭建金融科技平臺,助力公租房運營管理提效。推廣住建部與建設銀行總行合作搭建的公共租賃住房信息管理系統,為政務管理端和企業經營端無償提供信息化系統服務,降低公租房運營管理的人力成本,提升政務辦理效率。
三是利用移動金融服務,提供便民利民服務。依托建設銀行現有高覆蓋度的手機銀行服務端,提供公租房租金線上繳交代扣業務,為租戶提供7×24小時的移動金融服務,實現了“信息多跑步、群眾少跑腿”。
截至2020年末,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已提供107.3億元信貸資金,支持了全區14個地市、19.2萬套、944.1萬平方米公租房的盤活和運營提升;通過信息化系統服務,已實現公租房管理的全流程線上辦理2.7萬筆,成功試點為1200多名租戶提供線上繳費便民服務。
案例七:創新金融渠道下沉模式提升服務鄉村振興實效(桂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根植八桂大地,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定位,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扎實推動渠道、產品、服務、資金下沉,以金融創新為鄉村振興加持賦能。
率先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體系。優化服務渠道,初步建立城鄉融合、上下聯動、有別于同業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網絡。截至2020年末,已在廣西開立縣支行48家、縣鄉小微支行109家、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4030家,四級服務網絡覆蓋全區47個縣、600多個鄉鎮、5000多個行政村。
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助力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發展。創新推出“集貸?!薄耙娰J保+微鏈貸”等產品和模式,一戶一策精準信貸投放,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投放“農地入市”固定資產貸款,有效盤活“三農”存量資產;支持鄉村風貌改造提升,如通過授信2000萬元支持浦北縣北通鎮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既扮靚了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又幫助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截至2020年末,桂林銀行涉農貸款余額360億元,同比增長35%,近50%的新增貸款投向縣域。
打造城鄉一體、功能多元、便民惠民的綜合服務平臺。深化“政銀企”協同,推動農村支付結算體系建設,積極打造“三農”綜合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末,全區已掛牌3312家社保征繳、167家自助醫療、150家警銀共建服務點和563家農家書屋,發行鄉村振興卡近60萬張,農村地區推廣云閃付超25萬戶。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和合作企業,助力農產品銷售金額達2.85億元。
案例八:創新供應鏈場景商票貼現線上化應用(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分行)
為完善產業鏈融資鏈信息共享,構建良好金融生態,促進商業承兌匯票的簽發、流轉,民生銀行南寧分行緊緊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將商票貼現線上化應用打造特色供應鏈融資模式——“票融e”。截至2021年6月末,“票融e”為上游供應商辦理線上商票貼現超4億元,高效的業務處理效率得到客戶高度認可。
一是將商票嵌入供應鏈場景,解決上游企業便捷貼現痛點。為核心企業量身定制上游支持策略,遵循行業結算慣例,支持多級商票兌付,助力優化供應鏈生態圈。供應商(貼現客戶)無需授信,就近開戶、異地貼現、在線申請、自動放款。
二是提升商票貼現業務的標準化、線上化處理能力?!捌比趀”無需簽署紙質合同、無需提供紙質發票復印件,客戶遠程操作,一鍵發起申請,及時入賬,實現貸前自動審批、貸中自助提款、貸后智能管理的全流程線上化、智能化、自動化的融資模式。
三是依托核心企業信用穿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供應鏈場景下企業間的交易關系更加清晰,利用鏈上中小企業獲得核心客戶承兌或承兌保證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開展業務,通過核心企業增信解決融資難題,降低鏈條財務成本。
案例九:市場首單夾層增信汽車金融類ABS——國海證券通盛租賃第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國海證券經過近三年攻關,創新在資產證券化項目中使用“存單質押+夾層擔?!苯灰捉Y構,成功解決通盛租賃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增信難題,為消費金融,特別是初創期和成長期消費金融企業的資產證券化融資業務發展闖出一條新路。
一是國有企業為非全資子公司擔保的示范。本產品為區內解決了國有企業不得超股權出資比例擔保的普遍難題,具有較好的示范性和可復制性,為今后區內國有企業為非全資子公司擔保企業融資提供了范本。
二是汽車金融行業融資的新思路。本產品通過結構設計,可靈活運用資產證券化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是資產證券化業務解決擔保難題的重大突破。
三是備受資本市場認可。本產品憑借獨有的創新性、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先行先試的示范效應,被評為第六屆資產證券化·介甫獎“汽車金融ABS創新產品獎”。
目前廣西通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已經取得上交所25億元同類產品儲架批文,二期產品已發行完畢,充分表明了市場對該產品的認可度。
案例十:創新“海外貸”助力廣西跨境人民幣雙向融資(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
工商銀行廣西分行以服務國家、自治區發展戰略為己任,大膽創新,借助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和自貿試驗區的政策,通過整合創新工行跨境融資產品,通過與集團內駐東盟地區的各分支機構聯動,率先推出“海外貸”新思路和做法,不僅可支持“走出去”企業在境外融資,也可為境內企業引進較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從而使企業能分享全球資金市場的紅利。
一是制度創新。將落實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和自貿試驗區政策與執行“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機結合,簡化流程制度等。
二是模式創新。通過與集團內多家分支機構合作,突破了原有的點對點合作的局限性,充分發揮工商銀行全球化經營優勢。
三是技術創新。高效運用“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以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金融科技創新成果,為“海外貸”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提供相關依據。此外,通過本地銀行見簽方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較大作用。
四是服務創新。為企業跨境融資,配套運用匯率避險產品,滿足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需求。
“多快好省”四個字是“海外貸”優勢和應用價值的高度概括?!岸唷笔侵缚啥嗲廊谫Y;“快”是指服務高效快捷;“好”是指企業體驗“好”;“省”是指能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和時間。截至2020年末,工商銀行廣西分行通過聯動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東京分行、金邊分行、工銀馬來西亞等海外機構,為廣西區內8家企業共發放“海外貸”近11億元人民幣。